近日,雲南省招標採購局在雲南省政府信息公開門戶網站上公佈的“三公經費”引起了關註。2012年,該局“三公經費”決算數據為2700元,今年則為零,這些數據引發了部分網民的質疑,這樣的數字是否可信?雲南省招標採購局辦公室主任趙原近日回應稱,該局的“三公經費”數字屬實,相關經費嚴格按照雲南省財政廳的規定列支。
  簡單分析不難發現,雲南省招標採購局“三公經費”決算為零,之所以引發公眾的疑慮,原因還在於,其一,這樣的零決算不具普適性,更多只是個案;其二,從三公消費“賬面為零”到“實際情況”之間,公眾仍有不少疑慮有待紓解;其三,即便是做好了三公消費公開,也不等於做好了公務消費公開——這是兩個關聯而非等同的問題。
  第一個問題“只是個案”很好理解。從第二個問題看,報道中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鄧淑蓮接受採訪時稱:通過下屬單位埋單、把消費金額隱藏在項目決算開支等方式來做小“三公經費”數字,已是一些地方公開的秘密。另根據早前媒體的報道,中央八項規定出台後,一些地方政府的公車雖然入庫了,但企業的公車卻在快速增加——用車的是政府官員,買車養車的卻是企業。所以,如果理不清“三公消費”隱藏、轉嫁的問題,即便“三公經費”決算賬面為零,也只是面子光鮮,實則毫無實際意義。
  第三個問題,三公消費公開並非公務消費公開。報道中鄧淑蓮教授所說的,“接待費用變成會議費或者培訓費,或由下屬單位或者服務對象埋單”。此外,諸如職務消費演變成“不落腰包的腐敗”、有地市級副職每年職務消費達百萬元等現象,更是屢禁不止。所以從個案意義上說,公眾對雲南省招標採購局“三公經費”決算為零的質疑,其實更是督促其三公決算更為公開、透明的契機。與此同時更應看到,下好各級“三公經費”公開這盤棋,實際狀況遠比公眾預期的複雜與艱難。但愈是複雜與艱難,愈是考驗相關方面協調推進的決心與智慧。進一步說,在下好“三公經費”公開這盤棋的同時,相關方面亦應同步佈局好公務消費公開、財務決算公開的“大棋局”。唯有如此,才不至於在同一個問題上“按下葫蘆浮起瓢”,耗盡公眾的等待與期待。李記(河南 職員)  (原標題:讀懂公眾對“三公經費決算為零”的疑慮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77suoq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